<h1>中国书画网</h1>
首 页
网站简介
历代书画家
近现代名家
当代名家
院士展厅
分类展厅
书画销售
人体艺术
书画知识
联系我们
 
最新动态
+ 艺术动态
+ 书画征稿消息
+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
+ 拍卖消息
+ 书画展览消息
+ 书画收藏
+ 艺术争鸣
+ 书画新闻
参展指南
我要参展
参展须知
 
 
 您现在的位置: 大中华书画网 >> 书画知识 - 三画家联手创作一百米长卷《永定河盛景图》

三画家联手创作一百米长卷《永定河盛景图》

出自:大中华书画网    发表时间:2012/11/12 15:08:38    点击率:1020

戴振宇(左)、赵景岩、王林(右)

  早晨出发才半个小时,汽车轮胎就被河边尖尖的碎石扎破了。“完了,今天没法考察了。”画家戴振宇心里咯噔一下。车上,只有他和两位搭档王林、赵景岩,以及摄录像设备和简单的画具。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永定河边,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自救,他们只能留下一个人看车,其余两个翻山越岭,到最近的村子里租了一辆手扶拖拉机,再一路“突突突”奔向一百多公里开外的河北怀来县城买轮胎。那天,赶回到河边换轮胎时,已经是晚上了。一整天粒米未进的画家们,反而相视大笑起来。奇遇,正是他们渴望的赐予。今年4月开始,连续近两个月的艰苦写生和走访,让他们对身边这条母亲河、永定河,有了更加难以割舍的眷恋。

  永定河被誉为北京的母亲河,可画坛上却一直没有作品描绘永定河的全貌。生在永定河边,长在永定河边,三位来自大兴的画家戴振宇、王林、赵景岩感到有责任画出这条母亲河的风貌,也画出永定河孕育出的精神。今年,在市文联“中国名家画北京”活动的号召下,他们终于决定将多年积累化作一幅百米长卷《永定河盛景图》。

  采风,犹如展开一次心与心的对话。紧沿着永定河岸边是没有公路的。只有堤岸上一条自然形成窄窄的土路,走这样的路虽然能直观观察河岸风貌,也意味着远离村庄,孤立无援。但画家们痴心不改,每天清晨,装上矿泉水和面包就出发。在上游一处河湾,缓缓的梯田上零星种着枣树,远远望去如同自然形成的五线谱。再走一段,一大片柳树忽然映入眼帘,如梦如幻。为了选取景物的最佳入画角度,三位画家常常爬到山坡最高处,或者走进林子的最深处,反复比对,务求把最美的永定河留在作品中。

  光有美景,还不能让他们满足。这么多年,永定河到底带给我们什么?戴振宇回忆,小时候看到的永定河,河岸很低很低,杂草丛生,土堤荒凉,水随时都可以漫过河堤。一到夏天下雨的时候,河边村子里的水就能涨到自己胸口那么高。

  改革开放以后,永定河两岸逐渐出现了城市天际线。他和同伴们的生活也随着家乡城市化的步伐有了变化。他们不必再像祖辈一样务农,而是可以成为艺术家。永定河,在他们眼中也不再是灌溉良田的生命之河,而是让人心情疏朗、为城市增添美与灵气的景观之河。

  于是,在创作长卷的小样时,画家们就决定,画面上除了传统中国山水画手法描摹的自然美景外,还有用当代“城市山水”实验笔法勾画的官厅水库、卢沟桥、宛平古城、园博园以及两岸的当代城市景观。自然美景与城市景观点缀在长卷中,如同时而高亢时而低吟的歌声,有节奏,有亮点。更重要的是,这才是真实的永定河。

  眼下,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创作,长卷已完成大半。多年来早已形成默契的三位画家通力协作,王林最能表现山的雄伟,画风大气磅礴;赵景岩擅画建筑,画风细腻写实;而戴振宇笔下的树形态各异,充溢着盎然生机。整个画面自然流畅,蕴含着大气之美。

  “每天早上七点开始工作,晚上加班到深夜,就连星期天也从不休息,但似乎永定河给了我们使不完的力量。”戴振宇说,能用自己所长向家乡献礼,对任何艺术家来说都是一个心愿。 

 

相关阅读:
  戴振宇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北京文联理事、北京美协理事、北京美协区县工作委员会主任、中国水墨研究院院长、中国水墨机构执行主席兼秘书长、北京南海画院常务副院长、大中华书画网艺术顾问、艺术总监。艺术官方网站地址http://www.dzy.zhsh5000.com
  赵景岩,1962年生,山水画家,北京美协会员,大兴区文联副主席,北京南海画院副院长。艺术官方网站http://www.zhaojingyan.zhsh5000.com
  
王林,北京人,1958年出生。1978年入伍曾担任宣传工作。1982年服役,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中专学校,师承程振国先生。2008年结业中国美协山水画高研班;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水墨研究院副院长、中国水墨机构副主席兼研发中心主任、北京南海画院副院长、岭南诗书画院研究员、《东方书画》杂志社副主编、北京大兴区美协副主席、《大中华书画网》艺术顾问、总监。艺术官方网站地址http://www.wanglin.zhsh5000.com

 

 

 


 
 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广告联系 | 本站章程 | 版权声明 | 常见问题 | 访客留言 | 联系方式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© 2008 -2010 汉唐书画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6093847号-1 
总部:中国·北京 事业发展部:广东·惠州  联系电话:0752-2356123 邮箱:zhsh5000@163.com
中国文明网